在交大資工一個學期的觀察與心得

小提示:如果你是高中生,可以先看給高中生的大學選校系建議

前言(寫於2013九月)

實在是太多人在下面留言告訴我線性代數到底有什麼用了,看到這麼多相似的留言我已經有點膩了。我寫這篇的目的也不是想要知道線性代數的用途。

這篇文章似乎很容易讓人抓錯重點,這篇本來只是寫給自己看的,我也沒料到會在搜尋引擎衝到那麼前面。不過我不打算因爲流量衝高就去修改內文以澄清我的重點。

有一位朋友私底下和我說(在文章發佈很久以後),這不過就是我來錯地方了,這地方的風氣不適合我,我覺得大概就是這樣吧。

可以這麼說,我來到(交通)大學,然後發現這個地方和自己先前所想的不一樣,於是寫了這篇描述我原本的預期或是理想。就風氣這方面來說,選大學是場賭博,因爲要進來之後才能體會這究竟是不是對的地方。

我大致上不喜歡這個地方,但我也發現這個地方爲我所提供的也並不是完全沒用,也不盡是壞處。並且,這些壞處不值得我再去賭一次,意思是我會繼續待在這裏。只是我發現的這些好處和待下來的理由,和我原本的預期、一般學生的理由、教授認爲讀大學的理由已經不一樣了。也沒關係,就各取所需就好了吧。

正文

在交大也一個學期了。寒假聚餐時聽臺大資工的同學談臺大的情形,也有點感覺到兩個學校不同的…應該說中心思想吧。

必須承認,我非常笨的以為到了大學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研究,自己學想學的東西,但這兩件事情其實在交大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我大概是從國中就對電腦產生濃厚的興趣,到了附中加入網管之後才篤定要將電腦作為我一生的職志,不管做什麼工作,反正大概就是與電腦相關。所以從上高中開始我讀書的主要目的就漸漸變成「拿到不會太爛的成績」,然後把其他時間拿去玩電腦(主要啦,社交活動、打遊戲的時間老實說也不少)。那時候生活的主要目標就是電腦、社團,讀書從來不是目標,讀書只不過是為了達到目標而必須克服的障礙。考大學呢?考大學在我當初以為,也是一個阻礙,讓自己有更多自由時間的阻礙,為了讓自己未來有更多自由時間,我犧牲考大學時的自由時間。

進了交大才知道,交大比起附中並不會讓我有更多時間,反之在交大,取得自由時間的阻礙更大了,意味著我必須花更多的時間才能克服這個阻礙。

我不知道該說我笨、天真,還是我從小學到高中都是被制度、家長、老師騙著長大的,被騙著以為大學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研究、自己學想學的東西(理想中是由我自己訂想學什麼,然後自己找資料學習,遇到瓶頸問教授,研究完成之後交報告,沒有考試)。不管是哪種,到了交大,一廂情願以為從此可以自己學習(或至少更接近自己學習)的理想正式破滅。

大一上我覺得我90%的心力都在對付線性代數與微積分,尤其是線性代數。線性代數的抽象讓我難以理解,每每遇到瓶頸,我又會開始思考究竟為什麼要讀線代,我問了老師,「為什麼我們要讀線代?」,老師回答的還是老生常談 google 一下或是看維基百科就可以得到的答案:「線代在圖形處理、訊號處理等方面非常有用 blablabla」。這我也知道啊, but shut up and show me the code ,哪個計劃、哪隻程式使用線性代數解決了什麼問題,這活生生的例子才是我想知道的,我想知道線代究竟實際上可以幹嘛,而且我要看到原始碼。但是畢竟是我一開始沒有講清楚我要的是什麼樣的答案(第一次問問題就這麼直接的問如此特定的問題,還要求教授舉例,這似乎也有點咄咄逼人,不太禮貌。這是兩難。),教授自然也不太可能給我我想要的答案。得到這個完全沒用(google 都知道)不滿意的答案之後,再加上我作業已經好幾次沒交(此教授的作業幾乎都是是該章節課本習題全部),上課一直睡著(不是故意的,是因為聽不懂…),小考成績很差,我也不好意思再回教授說:「這不是我要的答案」。我不希望讓他覺得說這學生自己不唸書、態度不佳還來問我這種問題,要我給答案。這不知道為什麼而學的感覺讓我格外痛苦,一方面我覺得到了大學不應該再是家長老師告訴我們要學什麼就學什麼,一方面那時我還有自己程式的計劃進行中(這計劃完成之後說不定可以賺錢),不能把時間分配給有用(能賺錢)又有趣的事情而要費心讀一個教授說很有用但我卻找不出到底有用在哪裡的科目。

當初,在我心目中的排名,交大資工是比臺大資工還要好的選擇,想要進來交大資工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覺得我在交大資工比較有機會遇到真正對電腦有興趣的人,而不是那些因為資訊奧林匹亞保送進大學的人,我覺得資訊奧林匹亞的某一些人,他們「數學很好」、「對數學有興趣」,但是他們有興趣的是數學,不是電腦。我想遇到的是對電腦有興趣的人。

題外抱怨一下,我覺得資訊奧林匹亞沒資格稱作「資訊」奧林匹亞,「演算法奧林匹亞」才是比較符合事實的名稱。

確實,我在交大資工遇到不少真的對電腦很有興趣的人,這些人有一些以前也有自己努力研究過電腦的東西,具備實力。但我看到一些人不是在(試圖)發揮/提升自己的實力,打造自己的 project 之類的,而是為了應付各種的作業、考試而忙得不可開交。或許他們單純是被課業壓住,或許他們覺得學校的課程是提升實力比較好的方法,但我認為接 case 、做 project 這是比較好的方法。更何況我覺得做 project (不管後來是為了要創業,或是單純 opensource 出來)是對這世界比較負責任、有貢獻的做法。電腦、網路給了人類很大的力量,對於這些實力已經足夠改變世界(就算是一點點)的人來說,為什麼不是去思考如何讓這世界(或者狹窄一點,臺灣社會)更好,而去花時間做好考試、作業?身為臺灣頂尖的交通大學資工系學生,又正處於人生最有創造力的幾年,為何要選這麼多課,花時間學這麼多東西,而不是利用這種優勢去改變世界、回饋世界?

對於那些單純想要在學術界鑽研的人,他大概也覺得沒什麼關係吧。

希望臺灣能再有多一點人致力於改善臺灣。

上面講的改變世界,或許有人看了會覺得我太理想化,當然有些人會是比較顧慮現實面。我所抱持的理念是:「只有那些笨到以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的改變世界」至少在我還相信這一套的時候,在我未來或許被現實逼得無法再相信這一套之前,我還是要為這世界、為我所相信的東西做一點事情。

聽臺大資工的朋友說,最近接了什麼 case 、有學長姐回來找人做 part-time ,我覺得很羨慕。交大在這方面的機會比較少,比較需要靠自己爭取。以臺大、清大、交大來說,我看來交大的創業風氣是三校當中稍弱的。臺大有創意創業學程,這可能不代表創業風氣,但至少表示校方有著墨在這塊。聽臺大的同學說很多回來找 part-time 人員的都是學長姐開的公司。清大和交大的一些學生有(應該算是)合辦 AppUniverz 。我比較有明顯的感覺臺大的創業風氣比交大盛行,清大的情形我就不清楚了。

我有去過交大創業俱樂部(非正式學生社團)的聚會,跟裡面的人聊天之後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有想過要創業或是做 project ,只是顧慮到課業上的壓力、自己的能力、創業的機會,大多都沒有著手實現。創業俱樂部以外,我也聽到一些學長在討論創業或是 project 的構想,並且有幸認識一位學長做了很多有趣的計劃,其中很多都 opensource 出來了。

想想自己,在交大的這一個學期當中,也有很多需要反省改進的。時間的利用上我做的特別糟,作業幾乎都是前1、2天才開始趕工,禮拜四下午的作業交出去之後的這段時間最頹廢,因為到了禮拜五下午才需要再去上課,就會覺得自己時間好像很多,於是就開始看電影、聽音樂、打遊戲之類,有時候做的事情更少,因為線代遭遇到重大挫折然後就開始思考究竟為什麼要讀線代、為什麼要讀大學,想了很久總是得不到答案,陷入憂鬱狀態地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不想洗衣服、不想洗澡,什麼事都不想做,就只是坐在椅子上逃避、拖延,然後整個禮拜四就耗掉了。睡眠時間也比高中時長多了,不是每天都需要6點起床,睡眠也就睡得很不規律。躺在床上的時間8、9個小時,其中睡不著,或是醒了但是賴床的時間就佔了1、2小時。

高三時喜歡交大資工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 CCCA ,交大網路策進會,雖然它倒了,但是我那時候想說繼任的 NBA 應該會有類似的性質、環境。為什麼會喜歡 CCCA ?因為我在附中網管 CNMC 受到很大的啓發、學到很多東西和經驗,附中資訊中心給 CNMC 的權限和資源相當大,這是超級難能可貴的。我期待到了規模更大的交通大學,我可以在 CCCA (NBA) 學習到更多專業知識和難得的網管實務經驗。

後來發現 NBA 和交大校計中的實際狀況和我想的真的是天差地遠,NBA 的資源(設備、經費、權限)與 CNMC 相比少得可憐。NBA 根本不是 CCCA 的繼任者,而是完全被砍掉重練,而且校計中以我看來也沒有想要「重練」它的意思,完全就要靠社員自己。社團內部的課程也都還沒有上軌道,以我看來社團的宗旨也還不夠明確。

我也在 NBA 開一些課,希望哪天計中看到我們的實力能夠給我們更多的機會和資源。雖然這幾堂課我自認都還頗認真準備,但是整體的課程來說,我對自己也不甚滿意,這幾堂課(好像3堂吧)只能讓聽衆學到零碎的知識,缺乏整體的認識。因為我自己時間上的限制,沒有辦法每週開課,我覺得教學的效果頗為有限。就連 CNMC 完整2學期+寒暑假的課程我都覺得稍嫌不足了,何況是這短短3堂課。

光是關於 CNMC 、CCCA 、NBA 、兩校計中的環境,這就可以寫一整篇了……

隔週週一晚上的 PyHUG (Python Hsinchu User Group) 是我一整個禮拜最快樂的一段時間(另一段快樂的時間是週二的神經科學導論),雖然老實說,我從來沒有寫過 Python ,短期之內也不打算學(因為沒有需要),PyHUG 講題我也很多聽不懂。快樂的地方在於可以互相技術上的交流、瞭解老師、同學之外的人的生活、價值觀。我在 PyHUG 聽到許多新技術和工具,像是 Scrapy 拿來做 crawler 看起來頗方便、RabbitMQ 的用途還有某公司究竟是如何使用 RabbitMQ 等等,雖然我短期之內可能用不到,不過我至少知道了新工具、新方法,未來遇到問題的時候用這些工具解決起來應該會比較輕鬆。光是認識這些人,跟他們聊天,其實就很開心,跟他們講我最近在玩什麼,比起同學他們會比較聽得懂。

至於神經科學導論,喜歡這門課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真的有興趣,教授的教法也適合我,最後我覺得我整學期學到最多的也是這門課。現在想想,「有興趣」和「教授方法」對「會不會學到東西」有重大的影響。我對線代完全沒興趣,再加上不適應教授的教法,導致線代最後應該是教授幫我加到60分我才過的,老實說我自己覺得我也並未瞭解線代、觸碰其核心想法,根本不具備通過這門課的資格。我對微積分起先沒興趣,幾堂課之後逐漸熟悉教授的教學方法,剛好跟高中三年的數學老師很類似,後來有感受到一點微積分的微妙與有趣,興趣漸漸提高(感謝這位教授)。另一堂法學緒論是原本自己有興趣,結果選到的教授卻只會照講義念,學到的也不過是民法和刑法上的各種名詞、概念,大部分與高中公民重疊。

從學期中開始,我有越來越強烈的想法開始覺得,很多的東西都可以自己靠網路學了。記得神經科學導論的教授剛開學的時候提到,這門課不需要買任何書籍,如果想要複習的話,可以去看投影片和維基百科。我去讀了維基百科的一些條目,如 Neuron , Brain ,我十分訝異於這些條目的詳細、結構分明與容易理解。看完了 Neuron 一整個條目,我就已經瞭解神經元的運作(瞭解程度差不多剛好到通識課程的難易度與詳細度),而且到了寫文章的這時候,雖然許多細節忘掉了,但是我發現整個大圖像 (Big picture) 還是清楚的,我的整個骨架都還記得(學起來了),就差細節可以隨時再從維基百科填補。維基百科真的幫助我在神經科學學到了不少。

另一個親身經歷又讓我加深了這種看法。線代課程我的進度一直是落後的(因為完全靠自己讀課本),剛開始是一章、然後2章、3章,學期中我意識到如果我再只靠這個方法大概永遠也追不上,我想起先前在網路上看到的 Khan Academy , 它是一個類似開放課程的線上教學網站,我去試聽了一堂線代的影片(很前面的章節),發現我居然聽得懂,於是就再聽第二個影片,也聽得懂,然後幾天之後我已經補完一個章節了(雖然說我依舊是懶得寫習題)。不像真的老師,因為他的課程是影片,所以看不懂的地方可以一看再看,要是不小心睡著了也可以重來,也可以快轉(像是他在計算矩陣相乘時我就可以跳過)。影片的長度7~30分鐘,相對於教授的課程上需要注意力集中50分鐘,要維持30分鐘注意力的集中簡單多了。(因為對線代沒興趣所以注意力沒辦法集中很久……)

網路上的資源這麼多,除了維基百科和 Khan Academy ,全世界很多的大學也都有開放式課程,就算不是 MIT 、哈佛的學生,也可以免費享受他們高品質的課程。我不禁開始想,那讀大學究竟是為了什麼?上大學最主要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要「學習」嗎?如今這麼多的學習都可以透過網路和圖書館自己完成,那教授為什麼還要教這些我根本就可以自己學的東西?教授還應該繼續教線性代數、微積分嗎?是不是應該去教網路上學不到的東西?(這是以我的觀點來說,我也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意願自己學習)

以我看起來,我所修的課,有些取代性非常高(可以輕易的被網路上的東西取代),我不希望我來大學學到的是別人在網路上也可以學到的東西——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去網路上學就好了,幹嘛還要來大學。我期待我來大學所學的是網路上所學不到的、只有在大學能夠學到的東西,那麼這些東西是什麼?主要是人,我覺得。教授的經驗、同學、PyHUG 這些!學習人,大概就是去瞭解他們的想法和經驗吧。大學應該提供的是更多這種與人接觸的平臺,而不是更多的必修課啊。

想想上面那一段的論述其實也有點瑕疵,總而言之,我所希望學到的內容是知識性的東西少一些,因為知識比較容易從網路和書上取得,而經驗性的東西多一些。大致上是如此。

更新

以下是對於 Facebook 上面一些留言的回應。

有人提到,要在網路上學到一些文組的科系的內容,還是有些困難。以我目前所看到的,確實如此,不止是很多文組的科系,我看起來目前的狀況來講要在網路上學東西能夠學得最完整的還是資工系的主題居多。對於有些理組科系來講可能也有點困難,像是核工系和建築系,這兩個是比較明顯的例子,但是我的推測是除了資工系的東西可以靠網路,要在網路上學到其他科系的內容都還有一段路要走。

Philip Chen 學長提到:

對於"大學"這個議題可以參考 肯.羅賓森 寫的幾本書
我記得裡面有提到現代的大學體制出現於工業革命之後,現代大學的出現是為了"製造"產業所需要的人才。

所以在苦惱為什麼大學是這樣那樣,而不是我所想要的那樣這樣時,或許可以用這個角度來思考:大學之所以教我們某些東西而不教我們另外一些東西,是因為政府、產業、資方等等認為社會/職場上需要這樣的人。現代的大學在根本上是在服務產業的,所以它不會專注在如何讓學生發展成他自己想要的樣子,它只是很單純的從一個"如何製造出需要的人"的角度去思考。

所以這種教育總是以一個宏觀的角度看事情,它關注的是整個體制裡的多數的人,至於那些非主流(?)、較有獨立思想的人而言,這些人本來就不是主要被關注的對象,所以在這個體制理會覺得格格不入、不適應、感到痛苦都是很自然的。也不是說這樣的體制就是萬惡的根源,因為100%客製化的教育本來就是有困難的。

所以如果發現自己是這類非主流的人,似乎只要能清楚了解上述的邏輯,也清楚體制的設計不適用在自己身上,那麼與其試圖抵抗整個體制,不如就坦然地設法找到一條自己走得通的路就是了。剛好身在現在也很幸運能有open course,讓不適應體制的人能夠獲得更良好的客製化教育。

比較矛盾的是
現在產業在嚷嚷找不到需要的人、學生在學校又覺得學的東西用不到,所以學校該不該直接變成職業訓練所?
但是如果這麼做,又會有新的意見說大學失去原有的意義了。
所以還是回到自己吧,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子,然後看看學校裡、學校外有什麼資源就都拿來用吧

大學的兩個目的,「學術研究」與「培養產業所需的人才」有時候是還蠻衝突的吧。每個系在所因爲產業環境的不同,對這兩個目的的努力都會有不同的比例吧,以資工系來說,本來就是比較傾向培養人才這邊。另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是,大學究竟應該培養人才到什麼地步,像是該不該教網頁設計、App 創作?還是將這些東西交給電腦補習班,而資工系只負責基礎理論,像是計算機概論、計算機網路概論?

最後謝謝學長的建議,確實還是要靠自己。

更新2

好像蠻多人關心我的線代的,也感謝很多人給了我線代有用的實例,另外也有些人說我在逃避。至少我覺得我自己沒有逃避啦,雖然我線代的進度落後,但是我還是有試圖修補它啊,我很認真的試著讀懂教科書(雖然效果不彰),還去看了線上課程。這學期的所有課程我也都有通過啊,這樣至少沒有逃避的很嚴重吧?有位學長說的很好:「要學一個自己不知道要用在哪裡的東西,有點難激起學習動機」、「只知道圖學相關會用到,然後實際情形是如何,上課根本沒提到」。我確實也有找尋過我的學習動機(線代應用的實例),我最後是在接近期末考的時候找到了。我並不是說線性代數一無是處,我的意思是:若是上課時能夠提到線代應用的實例,那這門課應該更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起來應該會更快樂。

最後,我希望讀文章的大家能夠不要一直把焦點放在我的線代上面,也請瞭解一下我其他的觀察和想法啊。

65 thoughts on “在交大資工一個學期的觀察與心得

  1. 你的文章讓我感到慚愧,
    進入交大前我和你的想法一樣,
    認為大學之後我就能有更多自由運用的時間能做自己想做的project,
    能夠將課堂內容學以致用…之類的。
    上了大學之後才發現大學課業也是十分的繁重,
    加上自己的怠惰吧,
    這一年多下來好像自己一事無成,
    甚至連自我反省的能力好像都失去了。

  2. I am 42 years old and graduated with a computer science degree. I would like to offer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 to you. What you are learning right now in class are important. More importantly, you need to face the problem that you have encountered and solve it. After you start working, you will find out that you might not be working on things that you like or good at. Even if you are working on project that you love and like, you might still need to do things that you hate so you can complete the project.
    Learning is a life long process. Face the challenge instead of running from it is a better strategy

    • I feel hard to understand why those class are important to me. “Those class are important" is always what I hear from my father, teachers and experienced people like you. Instead of just knowing and accepting “class are important", I would (a lot) like to know why, I am still searching for the answer. But even if you share your experience with me, it would still be hard for me to fully understand why, since I have not experienced it myself. My father gave me almost the same advice as you. Some people (like you and my father) think I am trying to run away from it, that’s what you saw. Yes, the fact is I am trying to “leave it" or “get rid of it", but I am not trying to avoid the challenge forever, why I want to leave it is because I would like to personally experience the “importance" of those class. With all due respect, for you and my father I would like you to think about why I might want to leave instead of telling me to face it.

      For short, I’d like to know why I need to face this challenge before I really face it, I’d like all these experienced people think about why I might want to leave instead of just telling me to face it.

  3. 人生不是隨時都能讓你做想做的事,講難聽一點,只有天才或是強者才有資格作自己想做的事情,又或者是,天才跟強者能讓每件事情都變成他想做的,說到基礎的科學,像是線性代數或是微積分之類的,你看不到,不代表沒有用到,或者說難聽一點,就算看到了你也不一定認的出來。隱藏在程式背後的數學,才是核心的技術,也才是真正的know how,為什麼台灣產業會輸給歐美這麼一大截(我指的是除了cost down之外的能力)?相信之後你會懂的。很多基礎科目畢竟索然乏味,因為大多的老師沒有把為什麼要學習這堂課的理由跟妳講,只有說他很重要,你以後會用到,的確。我大學時把電子學放棄了,想不到開始工作後,處理硬體與軟體之間的問題,才驚覺有很多東西電子學課本上早就有了,書本永遠會在你不注意的時候派上用場。另外交大已經是國內很好的大學了,不過人永遠會抱怨自己的學校,我在大學時常抱怨自己的學校(南霸天那間)不若台清交開放,研究所來到交大覺得交大很棒,但是又常聽交大學生還覺得自己不夠好,這種態度當然不錯,因為適當的批評帶來進步,不過也別因為這樣而影想到自己,當學生沒啥好煩惱的,尤其是大學生,若我重來一次,一定每天磨練自己的基礎,也就是數學能力,反正之後都要投入職場,肯先做苦工的人,不一定比較差。菜鳥工程師,共勉之。

  4. 如果對哲學有興趣的話,去翻翻沈清松老師主編的<> 五南出版
    哲學一開始就讀原典,讀不懂很正常
    康德哲學至今還是有教授在研究,我想不是沒有基礎的人可以讀通的
    也許你可以先從哲概開始,接著倫理學、科學哲學、形上學、語言哲學、邏輯、西哲史、知識論等等慢慢讀,再來讀原典會比較清楚
    最後,讀原典最好是原文的,很多原典是德文,再中文有時很難找到對應的詞
    建議你英文與德文可以好好學一下

  5. 我是國立大學資工系的教授,也是交大資工的校友
    有版主這種想法,能自學的人,本來就可以不用念大學。他應該效法Bill Gates,Mark Zuckerberg 索幸輟學闖蕩。不過台灣的學生通常不敢,所以就繼續窩在學校,但是又抱怨連連。不過依我的觀察,這類學生只能做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交代的通常就做不好。所以他可能可以成為成功的創業者,但是通常不見得是好的合作夥伴。這種論戰已經有段時間了 http://blog.vgod.tw/。其實是沒有答案的。人的一生,就是要清楚自已是什麼樣的人,然後就不要瞻前顧後了。能夠想要一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種夢想,在學生時代認為理所當然,等成長了,你的想法就會不一樣。例如等你創立了Microsoft, facebook,你就會對做不好你交代事情的員工(他很優,但是沒興趣)有完全不一樣的看法。

    • 這篇是我看到現在比較中立的評論,也點醒了我一些地方。(必須承認中立的看法比較容易被我接受…)
      我還想要補充一點,繼續窩在學校不完全是學生不敢,家長其實有很大的控制權,以交大來說,休學必須要家長簽名。

      • 其實,學什麼對你有沒有用,時間如果不拉長你都不會知道。你如果未來從事computer graphics, pattern recognition 等,你會慶幸你的線代有好好學。你要的 code 在 computer graphics 3D engine, 知名的 open CV library 都找的到。作為一個大學教授,我們沒有辦法確定你們未來的工作內容需要的是什麼。絕大部分學生也都不是天才。有人告訴你大學學的東西都沒用,你也最好不要相信。我有大學同學(你的學長)在EDA 產業,演算法很重要,因為他們處理電晶體的資料都是幾百萬個單位,O(nlogn) 的程式都會被嫌慢。我也有台積電的同學,他覺得硬體知識很重要,後悔出社會之後補知識的辛苦。以我而言,研究內容會實作 parser。這對沒修過compiler 的學生根本是做不來的,因為這種東西自修太辛苦,在大學修課過程中熬過了才知道。

        給你一個建議,去看看社群網戰的電影,電影中,天才的祖柏克應付課業還是應付得很好。
        在大學念書,不要太短視去評斷任何課程。如果不創業,就當個海綿儘量吸收。in the future, who knows what can happen?

  6. 居然在這裡也能看到類似我當初想法的文章,感覺頗有意思的。
    我今年也是個交大的新生,不過我是讀電機的,和你一樣是因為對電腦感到濃厚的興趣進而決定要把電腦做為一生志業而來到交大的,當初沒有選擇台大的理由則是因為據說交大會比較傾向於實作與應用而不是一直講理論,而我後來自然是被大量的上機作業追趕著(笑)。
    至於你所謂的自我學習的話,交大的OCW課程應該也足以應付你的需求了,不需要把自己放到那麼高的位置,然後線性代數到底有沒有用我實在不清楚(因為我自己還沒修過這堂課),不過高中的時候和同學研究機器手臂的座標定位(讓機械手臂從A點平滑的運動到B點)的時候,所編寫的程式的確有運用到齊次變換方程,也許你對自動控制沒有興趣,但幾乎所有的3D圖形運算,像3D繪圖中貼片的平移旋轉縮放鏡射甚至運動都跑不掉矩陣運算,這個時候如果你的程式能力夠強卻沒有一個對應的數學模型或工具是很可惜的。再來,你說你希望知識性的東西少一點,經驗性的東西多一點,那你更應該上實體課程,因為有教授──那位已經比你多累積30年以上經驗的人就站在前面,誰也不清楚你能從教授身上問出多少東西。
    然後我很早就知道一件事:大學是你選擇課程,不是讓課程選擇你,你都已經在別人規畫好的道路上學了12年了,總該知道自己真正想學的是什麼吧?所以沒有開的課就要自己學,有開的課就去聽聽看是不是自己要的,這必須當作常識而不是體制外的解決之道。如果是沒興趣的必修,那就思考看看在這堂課所學的(可能極度無聊的)東西能不能用在你有興趣的地方?常聽人說台灣的學生欠缺思考能力,我覺得其實不然,我們平常想的很多,不過想的都不是其他人要的東西,所以才會被這樣貼標籤。我反倒覺得,你可以試著多思考一下你到底多喜歡coding?你想寫的是什麼程式?如果你想寫這個程式你還需要什麼技能?想通了你應該多少能理解為什麼大學了還有必修這回事。
    最後,雖然我是讀理工的,不過我一樣對文學、藝術、心裡學跟哲學都十分感興趣,自己修過通識課程之後也覺得這只能當做引導起步的楔子,之後的努力還是要靠自己啊。

  7. 很多東西都需要基礎理論

    例1:
    我線代不好, 可是如果想寫3D Game, OpenGL 用一堆線代
    網路隨便google..
    http://blog.csdn.net/loop_k/article/details/5746634
    看個人興趣~你是想用OpenGL? 還是想做出OpenGL?

    例2:
    Cryptographic Algorithms: RSA, DES, OOXX
    一堆網路安全都用這些東西在做, 我只會用putty login我的ssh server
    看個人興趣~你是想用這些library, 還是想發明這些library?

    例3:
    小時候學過的libc rand() function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srand(time(0));
    printf(“I got a random number! %d, magic!", rand());
    return 0;
    }

    追libc的rand()的source code, 可以順便google “pseudorandom"
    http://sourceware.org/git/?p=glibc.git;a=blob;f=stdlib/rand.c;hb=glibc-2.15#l26
    http://sourceware.org/git/?p=glibc.git;a=blob;f=stdlib/random.c;hb=glibc-2.15#l292
    http://sourceware.org/git/?p=glibc.git;a=blob;f=stdlib/random_r.c;hb=glibc-2.15#l361
    .. 裡面code太難我看不懂..我只會寫main() call rand()
    190 for (i = 1; i < kc; ++i)
    191 {
    192 /* This does:
    193 state[i] = (16807 * state[i – 1]) % 2147483647;
    194 but avoids overflowing 31 bits. */
    195 long int hi = word / 127773;
    196 long int lo = word % 127773;
    197 word = 16807 * lo – 2836 * hi;
    198 if (word < 0)
    199 word += 2147483647;
    200 *++dst = word;
    201 }

    看個人興趣~你是想用rand(), 還是想發明rand()?

    例4:
    每天在用的google搜尋演算法, 由於我腦筋太濫發明不出來, 就算發明出來我也無法用數學證明他史上最強, 偷到我就發了
    例5:
    balalalala….

    會開車, 不一定做的出一台車, 車子…開久了我覺得人人都有一定實力
    當你老闆要你最佳化一段code或是叫你發明Siri時, 你就會後悔小時候沒好好學

    不過全看個人, 你也可以展現創意做App, coding變超強, 畢竟也是有很多人買票進去看舒馬克的

    最後附上 Turing Award wiki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B%BE%E7%81%B5%E5%A5%96

  8. 我也是交大資工剛畢業的學生,一開始我還不在資工系時,做了幾個大project、接案子,喜歡電腦以進入資工系為目標。後來轉系進入資工系後,開始被龐大的課業作業壓力追逐,好不容易做完一個作業,又出了另一個…..感覺自己的時間很少,沒辦法去做自己想做的,沒辦法有大把的時間讓自己去思考自己想要研究什麼。只是不斷的給予,你給我學這個、你給我學那個,全部學完之後,剛好進竹科,公司最喜歡這種不會思考,但技術很強的員工了。

  9. 我覺得你把不同的Topic混淆在一起了.

    “聽臺大資工的朋友說,最近接了什麼 case 、有學長姐回來找人做 part-time ,我覺得很羨慕。" 如果你想要創業, 想要接case跟project. 那從來都不是大學會給你的, 你的期待偏差太多. 另一方面的問題是, 所以你肯定台大資工的課業壓力比較小, 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應付"功課? 教授的教學也都很令人滿意? 我個人認為這是似是而非的觀點. 之所以有人會提你的線代課程的事情, 就是因為你花了不少篇幅也幾乎只描述這門課程的無用(?)與無趣. 卻花費了你"很多?"的心力. 可是這其實只是一個在學生身上很普通常見的狀況. 就像高中的時候有人會問微積分對人生沒有幫助到底為什麼要學. 這依舊無關大學, 也無關交大資工. 所以看起來就像是單純的抱怨, 當然很多人會關心. 實際上你自己做了很多努力, 也確實就該這樣做, 甚至你可以對他不屑一顧. 念大學了你年紀大了一點可以有很多自己的選擇, 那才是重要的事情.

    你對大學或許有很多的期待, 但是真正的差別其實是你長大了就該照自己想做的去做. 阻礙你的是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大學本身.

    • 我期待的是大學裏面有同學跟我一起做project,我當然知道做project不能靠正規課程,這邊只是寫出我的觀察。

  10. 你可以選擇現在就休學,將大部分時間用來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如果你有強大的意志力驅動著,現在的網路資源的確遠比學校給的還豐富。只是大部分人一旦脫離了群體,過一段時間後就會開始迷失方向,然後才開始能夠體會,學校給的其實是一個好環境,一個你身邊的人都將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裡其實你可以很容易提昇自己。即使部份老師教的東西你無法吸收,你可以選擇把那些時間用來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只要你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畢業證書並不是進入大學唯一可以獲得的東西。如果你的研究具有價值,即使你拿不到畢業證書,你也有足夠的能力去爭取期望的工作,但請記得,這裡的價值是一個共識,一個需要大部分人認同的價值,不會是你自己或少部份朋友孤芳自賞的那種。

    現在就接案子也許可以為你創造一些收入、帶來一些經驗,但是你的身份能夠承接的專案一般都是比較短淺的,接多了會讓你成長的腳步減緩,開始接觸到業界一些負面的訊息也會影響你前進的意願,很多人在這個過程因為矛盾的想法浪費了不少時間。不過如果承接的專案是來自於自己研究過程衍生的需求,例如研究某個 open source project ,這方面的專案的確有助於獲得一些具體的經驗,只是需要記得自己的初衷,繼續試著深入探索預定的方向。

    這年紀感覺到迷惘是個常態,就看你能否運用自己的腦子跳出泥沼囉 🙂

  11. 我剛從交大資工畢業。當初進交大資工也是因為對電腦有興趣,跟你有類似的憧憬:到交大資工就可以學自己想學的東西。我大學同樣不明白為什麼要有必修課?不清楚學這些必修課要做什麼?但不那麼明確知道自己想做什麼(project那類的),而且在許多基礎知識上確實不足,所以還是投注心力在課業上。想說都來到交大資工了,既然不知道要幹嘛就先把眼前的事做好吧。至於這些有沒有用?我還沒工作所以業界上還不清楚,只知道大學的基礎對我在研究所時學其他東西有所幫助。

    大學修必修課的時候,有諸多原因選不到想選的老師,或者聽一聽跟老師的頻率不太合。比起自己看原文書,我覺得上課可以比較快吸收基礎知識,所以我選擇翹掉原本選到的老師的課,改去上其他頻率比較合的老師的課,考試回原班級考就好。我想這是另一種應對課業的方式。可以花相對少的時間,學習成效也比較好。

    我是認為要完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不太可能的。比較可能的是得花多少比例的時間做自己不太想做(但可能有用)的事、花多少比例做自己想做的事,在這之中取得一個平衡或許才是重點。共勉之。:)

  12. 謝謝你的文章。
    「關於如何製造機會,與環境中有才華又志趣同的朋友一起創造有意思的合作」
    這點還蠻常讓我掛心的,哈哈,很有同感。
    雖然我沒讀過很深、經典的哲學性文學,但我很喜歡閱讀。推薦你<奇諾之旅> 他是套看起來很宅的日本輕小說,但每個故事都富哲理,很有趣,有點類似小王子。
    最後,再次謝謝你願意花時間寫下這篇文章。

  13. 請問您是05的嗎?

    我當初對交大資工也是充滿期許,想進大學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幹一番熱血的資工樂事,可是認識的朋友似乎都只是因分數而進來,真正因為興趣、因為熱血、因為想以資工為榮的人似乎都離我好遠。

    一個學期過了,我只看見的是揪團打lol,而不是揪團打code

    ps. 看了課本內容,線代的傅立葉轉換有用在jpeg格式,我想遠控軟體必定需要它,所以硬是ㄍㄧㄥ了下去…

  14. 今天意外在Google發現你的這篇文章,我是金大資工大一生(是非常不起眼的大學),這裡的學到的內容並不深(但某些老師能給較深入的東西只要你肯問),因為觀看班上同學上課的樣子就很清楚,大家不是真的知道要幹嘛,想做些甚麼?上課睡的睡(其實我也會),玩的玩。

    我上學期也是這樣混過去,漫無目的,一堆人都在打LOL大吼大叫、battle(這是通病?),室友天天熬夜玩連線的單機遊戲,幾乎都沒想過接下來要幹嘛。

    我們學校師資不多,都只能選課而已,能真的弄清楚的課不多,還有一位教授(出了名的糟糕),他會叫你寫網頁,但他根本不會做,上課只是照著別人的資料念過(html),上學期更誇張,Dreamer都叫我們照著書上做,你問他怎做作還會生氣說自己google查,真的很不想選他的課,但那是必修,而且不修我們學分不夠畢業。

    這學期我開始跟著學長接案子做(我不敢保證我能單獨完成),去學習外面到底需要的是甚麼?至少我開始對C#與資料庫稍有些接觸,對你文章的觀點有很大的認同,一起加油吧!

  15. Hi, 我是94級的資科(已消失Q_Q)畢業生, 偶然在公司同事的facebook上看到這篇文章(是的, 我們公司上班看FB, 逛ptt是很正常XD), 印象中系上大三大四是有讓學生與同學組隊找老師做project, 至於大一大二這些基礎, 我只能現在你可能看不到它們對你的幫助, 但是當你進入職場遇到了某些問題要解決時, 不論是演算法, 系統架構, 使用行為等, 有時你會google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問題, 或是一些現成的工具或程式碼…但有時你可能就是第一個碰到這種問題的人, 偶然間你會想起好像可以用線代/離散/演化式計算…來解, 你就會很開心當初有接觸過, 一點小經驗分享.

    另外分享個人的心得, 哪所學校創業風氣盛或是資源對於學生創業有幫助, 不是太大重點, 自從app很夯後, 大大小小的start up一直冒出, 但這些公司創業的內容分兩種, 一種是幫助使用者改善日常生活, 可能用不到甚麼太難的技術, 或是都是網路上提供的服務(例如GAE), 另一種就是在幫助資訊產業提升, 像最近Zillians公司在Raspberry pi跑cuda, 他們也是交大學長出來創業的.

    你現在會有show me the code的想法很正常, 當初我大一大二的時候, 程式不太會寫, 離散60分過, 晚上大家也是揪團打AOC看電影日劇, 不然就是跑社團辦營隊, 每次要交作業的時候, 也是需要強者show me the code XD… 不過當我們覺得時間不夠, 無法適應老師上課的時候, 我們自己也會組讀書會, 分配章節給大家唸, 試著分享(如果是王國禎的計網蓋, 還要記得分享笑話), 好歹曾經也把微積分考到100過(炫耀一下)

    我認為調整心態最重要, 時間分配管理可能要加強, 同學之間互相幫忙讀書會, 可以省下很多時間, 你也可以多做點你想做的事, 但先搞清楚你想做的到底是甚麼 ? 衝技術/實作經驗是一條路, 但只有這條路而沒有背景知識, 也走不遠. 當然背景知識有時枯燥乏味, 但如你說的, 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有趣教學, 科科~ 那不就甚麼都狠輕鬆囉 🙂

    我大學時有同學再研究python, 他甚至跟我一起玩過樂團, 還參加管樂社, 現在python裡的sort演算法還有部分出自他手, 只能說, 會用時間, 也是可以玩出很多東西 ! 加油

  16. 路過給個建議,首先先講一下,我是交大電控(併系了)96級的,又唸過兩年台大碩班CS組,創創學程都沒開我就修過創業課了,現在也還在新創公司,所以我想我的經驗可能對學弟你來說有點用。
    首先我必須說,可能北部學生想法跟視野真的有差,也可能網路發達的時間程度不同,你現在的煩惱已經是我碩班甚至出社會之後才想到的東西,我大一的時候根本什麼都不懂就是跑社團營隊交作業打電動,但是我並沒有很後悔當初沒有更認真一點,也不會覺得當初交作業浪費時間。
    這樣說吧,其實給你最好的解答,就是網路上Steve Jobs在Stanford的那個演講。人生沒必要把自己想得太侷限、也必要排斥任何的學問甚至非學問在消耗你的時間,該做的就去做、想做的也去做,煩惱那麼多並不會讓你的生活就過得更順利,你永遠不知道你現在做的未來對你會不會突然有所幫助。交大是交作業大學沒錯,但是只是交作業跟應付考試不要被二一,對一個能考上交大的學生來說,絕對不是問題。我也跟你一樣只想用別人的演算法,不想知道它的原理,但是資工的課並不會要你學得多精才能過關,就花一點點時間應付過關吧,剩下的時間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如果你真的對創業、改變社會有興趣,或者只是想做出一些自己的成品,那你更不能因為憂鬱而浪費任何時間把自己關起來,不如就出門去接觸人群、了解這個社會,或者甚至在網路上觀察人們是怎麼用網路的也好,要不然就很單純玩個社團談個戀愛、甚至跟同學一起玩遊戲都好。我看過很多人只想安逸的當個工程師,不想改變什麼世界、但也看過不少人整天喊要創意要改變,結果只做出一些小品或者沒用大腦的產品。其實你說得沒錯,"人"才是關鍵,你甚至要記得,所謂的"人"跟"社會"並不是只有你身邊或者網路上看到的那樣,多多出門走走,多認識校外、甚至資訊界之外的人,去看看這個世界上各式各樣的"人"都在想什麼做什麼,多多觀察這個社會,你才會想得到應該怎麼改變它、使它更好。

    忘記你的煩惱,運用你的大腦,虛心向所有人事物學習一切。簡單的結論就這樣。

  17. 我是路過的98級學長 XD

    說起來我們有些地方有點像

    在高中時,我也時常滿腦子想改變世界!
    當初,在我心目中的排名,交大資工也是比臺大資工還要好的選擇!
    我也曾經想去修「神經科學導論」(雖說我自己借了一本教科書來看,可惜最後沒翻幾頁)

    不過有一點很不一樣,我還滿喜歡唸書的 >"<
    嗯,說真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愈來愈覺得人與人間的互動或許才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東西。

    好像只是單純的心情抒發 XDD
    總之加油吧!!

  18. (看樣子似乎因為表情符號有些文字被吃掉了?是以重發一篇)
    (如果其實沒有的話幫我刪掉此篇吧!!)

    我是路過的98級學長 XD

    說起來我們有些地方有點像

    在高中時,我也時常滿腦子想改變世界!
    當初,在我心目中的排名,交大資工也是比臺大資工還要好的選擇!
    我也曾經想去修「神經科學導論」(雖說我自己借了一本教科書來看,可惜最後沒翻幾頁)

    不過有一點很不一樣,我還滿喜歡唸書的
    並不是指上課拉,其實資工的課有8、9成我都在自己看書。

    對我而言大一其實是有很多自由時間的時候,那些數學課或理論課負擔不重,所以還有時間寫寫程式。
    到了後期,程式 project 愈來愈重,真的就很少有機會寫自己的程式了。

    或許是完美主義吧,總是為了 projects 投入好多心神。
    雖然我不討厭修課,不過到了後期也慢慢對「意義」產生了疑惑。

    我也覺得奇怪,如果不討厭修課的話,一直繼續這樣下去不是也挺好的嗎?
    可人或許就是喜歡自尋煩惱,事到如今,我也不知未來要走向哪裡。

    不過在交大這段時光真的是我很開心的一段日子,也認識了好多重要的朋友
    嗯,說真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愈來愈覺得人與人間的互動或許才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東西。

    好像只是單純的心情抒發 XDD
    總之加油吧!!

  19. 剛剛google交大資工赫然發現這篇,深有同感。
    線代教的既不淺顯易懂,也沒有教我們如何應用。
    唸機率微積分離散,結果C語言反而學的最爛。
    讀了一堆書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難道走一步算一步,先把數學弄好就是我們首要的目標嗎?
    進交大如果只是拿個文憑,算更多數學,離夢想依舊遙遠
    那這100%不是我所期待的人生
    期許能早點找到自己在這裡的原因,加油

  20. 我是這學期(102-1)交大資工系的兼任老師金國興,
    大學部是交大資科81級畢業.

    這學期有幸到交大資工系兼課,
    剛才用 google 查 “交大資工系"看見這個 blog.
    我主要是想查下面這篇在可轉債系統網站的文章目前的 google 關鍵字排名:
    交大資工系 102-1 金融模型導論 (課號 DCP1226, 本學期課號1199)
    http://www.cb.idv.tw/phpbb3/viewtopic.php?f=15&t=712

    看到這篇文章,
    我個人有一些淺見分享給大家.

    線性代數除了訓練邏輯思考的能力外,
    對符號訓練也很有幫助.

    比方說財務學名詞 風險中立 (risk neutral) 與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 (modern portfolio theory),
    http://en.wikipedia.org/wiki/Risk-neutral_measure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dern_portfolio_theory
    用一堆文字敘述,
    可能會造成很多誤解,
    但若用符號表示,
    就是非常明確的定義,
    看得懂符號的人就不會誤解!

    此外,
    財務金融計算這個領域也用了一堆線性代數的名詞(term),
    如果對那些名詞不熟,
    根本看不懂書/論文/技術報告,
    更遑論如何利用那些名詞做為財務金融計算(包含平行計算)的工具?

    除了財務金融計算領域,
    一定還有非常多其他的領域用到(甚至大量使用)線性代數!

    我覺得把基礎紮穩,
    將來不論是寫程式或是做其他事,
    應該會有更突出的表現,
    而且別人也無法輕易模仿或取代.

  21. 引用通告: 回顧各種關於線代用途的評論 | 噴火獸號:裴列恩之艦

  22. 簡單來說,因為有不少人並不是因為喜歡資工才讀資工,而是照著分數填,這種人進來一時間會沒有目標,你如果完全自由學習,這群人可慘了,要嘛被當退學,要嘛勉強撐到畢業,前者還好,後者出去可是會大砸交大資工自己的招牌的;所以學校也沒辦法,只能用必修跟大量作業去督促這些人,就像高中以下的教育,因為交大必須做「品管」啊…只能說大環境就是這樣,他們就是上了,你也沒權力叫他們滾吧?而且我也看到一些大一完全不懂照分數填的,在「交作業大學」督促下,到大三時碩果僅存的變成大神能接Case,當然他們背後一堆陣亡的就是了。最後就是,NBA畢竟只是社團,不是交大資工專屬的,強度上本來就難以符合版大這種人,版大可以去應徵交大資工自己系計中助教看看,或是最近資工系上有個SDN開源研究會,不過好像要有人邀請或書卷才能進去XD 話說其實我聽過大學是做研究理論,科大才是做實務應用這種說法啦…

    • NBA 裏面幾乎全部都是資工系的啦XD
      系計中助教我沒興趣,他們在做的事情我差不多高中就做過了,而且他們上面還有博士班和碩士班學長會管。我在校計中玩自由多了呵呵。
      資源比較多而且幾乎沒有人管我要玩什麼,要是真的做出東西也是校級而不是系級的。

  23. 你好,
    我也不知道是怎麼點進來的,總之我是看完你的文章了,
    然後還一不小心發現咱們竟然是同學…

    以下是一點小心得,
    說實在的我感到十分羞愧,
    明明是同屆同學,所學所知氣度視野卻和你相差甚遠,
    我本身對電腦是很有興趣的,
    高中時和你有一樣的期待,
    可是高中沒有資源 ( 電腦課只上過一學期我會亂說?鄉下地方實在不能期待太多 )
    家族親戚也大多一知半解
    所以實力低下完全無法像你一樣弄什麼project
    我想說的是,
    應該有不少同學是和我一樣有夢想卻沒功夫的,
    大家慢慢修課修到大三以後,你應該就能找到許多同好了
    視野展開了就不會侷限在網遊上了(我到底在說啥

    我曾經去過NBA(大一時
    可是我發覺學不到什麼(個人認為
    也許是我太笨了或者大家都是和你一樣有底子的人
    總之聽完一堂資訊安全相關的課我是啥都搞不明白
    很散的感覺
    於是我乾脆窩在宿舍自己慢慢看書打基礎(ry

    總而言之,期望大三後的我能夠有實力作專案
    大家一起熬夜做專案什麼的想想就覺得興奮
    (對大神膜拜

    感謝你看完這段不知所云的廢話(鞠躬

    • 你可以來 NBA 呀,我可以帶你,我很期待有人和我一起做專案哦
      可惜交大或許是作業太多了所以做 project 的人很難找

  24. 你的論點跟我觀察到的現象很像,我現在也是在疑惑整個教學體制有問題。

    很多人會回復他們知道線代重要的地方,但是這些重要的地方是她們實際應用到才知道為何要這樣用,才更進一步去學習這個部分

    而現在教育制度的問題在於針對這個基本科目都是用 bottom up 的方式去教學,認為這些科目是基礎,相當重要,所以大家應該都要好好學,以後用到在學就來不及了

    但是這樣的想法並沒有考慮到一種心理層面就是說 “假如我只知道學這些東西能夠解考題,那他對我的生活、實際應用有甚麼幫助",光是這點無法改善的情況,以各科來說,學習起來成效也不高,學完之後可能很快就會忘記,因為完全沒有任何實作跟解決問題來輔助訓練

    我是覺得別人怎麼講是一回事,既然同樣身為資工人看到類似的問題,就想想有怎樣的方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以線代來舉例,既然你發現上線代課沒用,一個解法是親自去多參考其他課程,把它可以用的部分挖出來,在反向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分享到網路上,或許可以稍稍減輕這個問題。

    至於為什麼不是教授來做這件事情,而是要你來做?因為這是現實層面的問題,說穿了教授升等大部分看論文不看教學,他們不太可能會花太多時間在改善教學型式上(當然還是有教學不錯的教授),我覺得這算是人之常情,有工作經驗後你就會開始了解,為什麼時間要花在有產出的地方上。所以只能靠有看到這個問題的人來想辦法解決。

    總之,因為我覺得全台灣的大學教育大部分都是有問題的。太多強調在學了可以解決多少考題,太少在強調學了如何應用在解決問題,我猜這才是原po想表達的重點吧?

    最後,仁者多勞,這是社會的現實層面

  25. 你好,我是清大資工的,剛升大三,現在才看到這篇文章
    其實我並不是抱著很大的憧憬進資工系的
    但是我在進來之後也不喜歡被課業壓著,反而很羨慕那些做了好多成果的同學
    但是在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麼地步的情況下
    我還是選擇了把當下的書讀好,友餘力再去學其他東西
    只是到現在還是沒有學到什麼東西啦…大部分網路上自學都是因為課程final需要…
    另外,清大的AppUniverse開的創業課程其實我也有修
    那門課主要是開給碩班的學生(當然也是有大學部學生修)
    我是覺得創業風氣在清大是還不錯的(近年也成立了以創業為目標的學生社團)
    我們也有所謂創新育成中心的創業培育,我是沒去過,聽說有一些資原
    最後還是祝原PO順利

  26. 對人文或是社會學有興趣的話,其實不需要直接去看那些「你聽過的名著」,這很像對寫程式有興趣然後只聽過 Linux 就直接去看 Linux 的 source code,那就當然看不懂。你可以先找「社會學入門」「哲學入門」這種書名的書,誰寫的都可以。當然大哲學家有時候也會寫,像是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然後社會學有一本入門名著「見樹又見林」可以先看。

  27. 學弟,如果你卡線性代數,之後你可能還會工程數學卡住…

    然後,交大資工真的強制性的課程比較多。電子學,數位設計,還有各種數學課程一直是交大的核心課。

  28. 說到線性代數的具體程式應用,所有CODEC類,影像處理類的都用超多。找個DCT的演算法來TRACE就會發現有矩陣運算的痕跡…

  29. 引用通告: 給高中生的大學選校系建議 | 噴火獸號:裴列恩之艦

  30. 我也是念交大的學生不過我是工學院的,說真的其實微積分 工數 我覺得都很簡單 考試常常都考100 原本我試想轉資工的 但是我也是想說國外很多網站就可以自學程式了 而且我是想把我的本科跟資工做結合,所以我決定先去輔資工 但是修完一學期的計算機網路概論 我發現我只是想要上機不是學這個沒興趣的東西,雖然線代也高分過了 但是我很慶幸我沒轉系 我知道自學的話才可以學得有興趣又快 而不是在課業的壓力下 去強迫自己學習

  31. 我是目前大一資工的學生,也是以為近來學校對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可以花更多時間在上面,可是近來真的我必須花"很多"時間在物理跟微積分上面,這真的讓我覺得很痛苦,程式相關的東西教的卻是少之又少又是基礎中的基礎,這些東西我國中就會了!
    在課餘之際我決定自學,也開始嘗試寫案子,寫案子從中學到了更多而且還有經驗!

  32. 幾年前看過你的文章,也知道這不是本文的重點,但還是想補充一下 Jserv 大的觀點:
    ===
    Jim Huang‎ to 2016年系統軟體課程
    這系列的文章共 4 篇,用實際案例說明,開發電腦遊戲為何需要線性代數的基礎觀念,並附上 C 語言程式碼 => http://blog.wolfire.com/…/linear-algebra-for-game-develope…/

    數學就是王道!
    Cc. 李昆憶
    http://blog.wolfire.com/2009/07/linear-algebra-for-game-developers-part-1/
    ===

  33. 以前在交大資工讀書的時候有個老師(現在也還在系上)說,教授都是lip service,如果真這麼厲害就不會在這裡教學生了。所以對於教授的話,你可以不必全然接受。交大資工會教你一堆你現在完全不會知道在幹嘛的東西,你學了也不知道能幹嘛。但是,那一切不過是訓練你思考的東西而已。前面吳老師的課我也上過,他怎麼教的教什麼我也已經忘了,但是他在課堂上說,大家都會寫程式,那我們有什麼和別人不一樣?因為我們站在一個比別人高的地方看事情。你一定覺得這啥鬼?是有多高?但是等出了社會,看到別人寫的程式,你就知道,原來你學的東西早就潛移默化在你的程式當中。你不知道為什麼別人可以寫出那麼慢或是那麼糟的程式,好像他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寫程式。但這就是交大資工的訓練。當然,前提是老師和助教也有好好用心在課程上,你也有乖乖寫作業,因為你會透過寫作業訓練你的思考。

    老師能不能在上課的時候多講講這些東西的用處或實例?依過去的經驗,這樣的老師不太多,就算有,交大資工多數的課程都是要在一個學期裡面把其實超過一學期的課程內容塞給你,實在也很難講到你滿意。讀書多年,最後你會發現其實一切只和你自己有關,和別人怎麼說怎麼做沒啥太大關係。喜歡什麼就去做就好了。在學校最好的就是,你有很多的資源可以用,上課有不懂的地方就問,老師答不出來是老師自己要用功,當然,不用功卻在瞎掰的老師也不是沒有。但是你也要有一定的能力或創意能把老師問掛在黑板上。

    職場上,以前對於交大資工的學弟妹,我都是拍胸脯保證,只要收交大資工畢業的,都是品質保證,沒有問題。交大資工畢業的哪有在怕學習怕寫程式的?基礎該有的都有。因為我知道交大資工畢業的一定受過什麼訓練,經過什麼樣的把關。但現在經過幾個交大資工碩士班畢業的,我已經不敢像以前那樣信心滿滿的,到現在還有心理陰影。是老師把關有問題還是什麼的我不知道。但普遍來說,知道是交大資工畢業的,我還是會比較喜歡。

    至於CCCA那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你已經錯過很多大神在CCCA的時代,不過那不重要,你可以自己當創造時代的人。

  34. 學長你好,我是來自一間沒什麽好的大學,我也跟學長遇到同樣的問題,我始終還是沒辦法接受,資工系學那些數學的用意到底何在?在還沒進大學前的我是抱著希望能夠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但是進了大學後才發現這些事情從我的幻想破滅了。我還在疑問的是,我門上的大學是大學嗎?還是高中呢?為何其他國家都能培育出人才,反而我們亞洲人的教育是一代不如一代,只意味的讀書,考試,考不好就說是學生問題,就當掉,教育已經不是教育,我只感覺我們的教育只是為了要應付工業界的老板才拼出來,醬我們的教育的目的到底運用何在呢?

    • 用意何在? 舉個例子,現在最夯的 AI/Machine Learning/Deep Learning (ex: http://speech.ee.ntu.edu.tw/~tlkagk/courses_ML16.html) 用到的基本原理,如果沒修過一點點資工系的相關基本數學課程,學起來會比較痛苦(例如 feature vector,沒修過線代就會比較難理解這些概念)。對資工系的學生來說,數學算是一種描述問題的「語言」,會寫程式語言,但看不懂數學語言,感覺就很像武功學了半套,只會出拳不會出腿。實際上,數學這個「語言」只要學到略懂的程度就夠,資工系(大學部)開的數學課程,正是只有教到這種程度左右,學完已夠拿去再學新其他東西或看懂其他技術。

      至於,你說工業界的老闆如何又如何,其實,你若沒身在其中,做出過度的評論跟猜測是很奇怪的。另外,資工的領域,跟你們同齡的人,將來畢業很可能也會變成老闆,也需要僱用技術能力優異的人來一同打拼,那請問,只學會學校教過得東西,夠用嗎,人家想聘嗎?有辦法做出夠水準的產品嗎?如果你把高度拉在這樣的層次重新看待資工系的學習歷程,培養自己資工的匠人精神,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吧。

      以我個人過去的經驗,交大資工開的不少課,比起同時期在美國頂尖大學念資工(computer science)的課程,紮實度還是不足,舉例,我同學在 CMU 上的同一時期的同一名稱課程(computer graphics)足足比我我多了兩倍的作業跟 project 量,我當時非常訝異,原來當時交大同學們熬夜拼命趕出來的幾份艱深作業的難度,也不過就剛好勉強跟的上我在 CMU 同學的作業難度罷了,但也因為這一點,至少我周圍同學畢業近十年來,出國跟其他國家的強者比也不至於輸太遠,交大資工畢業跑去矽谷的人也是滿多的,那是因為,至少我們曾經接受還算紮實的訓練過,雖然不見得比的上頂尖的強者,但至少基礎夠,學新東西不會輸人,也做得出像樣的東西。

      總歸,台灣的教學方法獨尊考試固然是個問題(那些考試,只是輔助學習用的),但即便考不完,作業交不完,學習內容的深度與廣度等質量還是不夠(還可以再更好),所以,資工系開的幾門數學課,對比較進階的應用來說,算是只滿足基本入門需求而已,畢業之後還須持續勤勉學習才有辦法跟上不斷演化的新技術。

      走資訊這條路,就是要熱愛學新東西,加油啦~


      一個在業界已經很苦還硬要在職念博班力求上進的路人

      • 呃,過了很久回來看到這則回覆,我當時是不想回的,但現在看了看覺得我還是忍不住想回一下。

        首先,紮實的課程並不一定是比較好的,在美國,學生被賦予比較大的自主權可以選擇想要的科系或是其他道路;所以他們也可以自己選擇想要「多紮實」的課程。
        然而在台灣,社會和教育制度的壓迫之下,學生自己的選擇權很少,成績好的學生可能就那幾個「有前途」的科系可以選,很少有人去思考、尋找自己的興趣,而對於你這種興趣和社會期待相同的人來說,紮實的課程是好事;但對於興趣根本不在這裡的學生來說,這樣吃時間的課程簡直是災難,不只是要花時間做完全沒有興趣的事情,更把原本可以拿去探索興趣的時間佔用掉了。你說為什麼大學教授和科系應該要負起這樣的責任?畢竟這是「制度問題」啊?你可以看看我們的教育制度有多少是大學教授設計的,高中老師、國中老師,甚至國小老師,話語權、影響力少的可憐。我認同這是制度問題,但我同時也認為,雖然偶爾也會被制度所壓迫,但大學教授是在這個制度下面,有最大影響力和最大活動空間的一群人了。

        第二,你似乎覺得,資工系就是要好好學習技術,然後未來被好的老闆聘用、做夠水準的產品。這樣的思想是資工系的相當大宗的思想,不只是你,上面的留言也有許多是出於這樣的想法。所以我想要來平衡一下:唸資工系可不只有這條道路可以選,也不是必須要擁有這樣的志業才適合資工系。如果有人單純就是想要作出酷炫然而無用的東西,需要資工系的知識,這也是可以的;如果有人想要作出厲害的自由軟體貢獻社會,應該也是要被資工系的各種制度納入考量的。為什麼?因為這些教授們,並沒有深入思考「我們這個資工系」到底目的為何?適合什麼樣的學生?而只會不斷想辦法提高錄取分數、做產學合作,設法獲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期待;然而學生進來這樣的資工系之後,卻只會被被像你這樣的大宗思想所壓迫,無法完成他們心中本來所想的志業。所以我認為大學教授們應該為他們的不思考負起責任,畢竟,不管是什麼科系,身為社會中最高階的「知識份子」,而未盡到知識份子本來肩負的「思考」的責任,實在是愧對國家愧對社會。

      • 針對 pellaeon 我也想做一點回應。
        其實你的邏輯也挺有意思的:
        (1) 你說「首先,紮實的課程並不一定是比較好的」,有趣的是你後面提到的卻是「有權選擇」多紮實的課程」。很明顯,這是兩回事,我講的是一個學校需要「存在」較紮實的課程,你講的是,學校給予學生修課「選擇」的自由。這兩個概念並不衝突,也分別可以獨立加強,但不是同一回事。

        我同意你講的台灣教育沒有教會給學生探索自己的人生想要什麼、需要什麼。但這並不妨礙一個提供教育資源的機構(例如: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需要有紮實的課程這個需求,至於原始所討論的線性帶數,那不是課程紮實與否的問題,而是那叫做基礎知識,就跟加減乘除一樣。

        (2) 你說「你似乎覺得,資工系就是要好好學習技術,然後未來被好的老闆聘用、做夠水準的產品。」,我必須澄清,這是你自己扣帽子在我身上的想法,而不是一個客觀的敘述。

        首先,我的原文單純認為資工系學生該有的基本能力本來應該具備到位。

        至於你說的「資工系就是要好好的被老闆聘用」,在我聽來其實滿可笑的,我在2011年到2013年間自己和室友們創業過當過老闆,也面試過不少人,也想找更多厲害的合作伙伴,我本身並不是那麼喜歡被聘用,所以你講這句話,讓我格外覺得諷刺,根本就是亂扣帽子。儘管我開發過下載量數十萬的產品,在當時是個還勉強可以的成績,我隱約知道市場是怎麼回事,也明白技術上需要什麼樣的質與量,但這點,和你講的什麼主流的資工想法,我決的是大相徑庭。

        因此,簡單來說,你整個第二段的論述基本上是不成立的。

        我在某些情領域底下,能夠很清楚知道技術需求,在我看到學弟們連一個基礎數學的課程都如此抗拒,也許他們真的不知道學這些能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或許只想要當個 coder 而不是個 computer science 領域的 problem solver,因此我提出我對與此觀點的回應。但如果你的回應是針對「動機」或「思考尋找興趣」,我覺得那是家長與國高中老師該負的責任,而不是大學。

        至於你說:「因為這些教授們,並沒有深入思考「我們這個資工系」到底目的為何」,我覺得更有趣了,這問題肯定不會有一種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不是嗎?
        何況,你跟多少教授聊過天?你知道他們的想法嗎?
        你又怎麼知道他們有沒有深入思考過你所提過的問題呢?
        你根據什麼判斷的?你有多少把握他們真的沒有深入思考過?

        但我可以簡單回應你,資工系存在的目的,是一個空泛的質疑。

        簡單說,資工系存在的目的太顯而易見了:
        有難以計數需要被解決的資訊領域問題曬在那裡等人來解決跟探討,
        就算是系主任或是任何一個單一領域的專家,
        都很難真的掌握所有資工系所有不同領域當下要解問題的背後根本動機,
        但是每個不同細分領域的教授,都有一定的程度能夠思考自己這個題目存在的目的。

        但要對這個系存在的質疑,應該要問這間大學本身,或教育部,為何而設,
        而不是問這些領域專家為何存在,這些人存在就是因為有需求,問錯問題真的沒意義。

        我認為,一個好的學校存在的價值在於,能否提供足夠的資源讓學生學習並解決問題,培養出足夠的能力,而教授能不能問對問題,也是學校的研究水平能到什麼高度的關鍵。

        但以上均不牽涉到,興趣與志業,因為那個東西是學生在選擇學校與科系的時候,就必須要問對的問題。

        「而只會不斷想辦法提高錄取分數、做產學合作,設法獲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期待」這也是很有趣的論點,我只用簡短幾句話回應你:「不喜歡這條路可以不要選擇,不懂可以事先問到懂再來」。

        你說「所以我認為大學教授們應該為他們的不思考負起責任」,我覺得更好笑了,真的不要什麼責任都怪到學校身上,學校的責任是提供好資源,學生的責任是做好選擇,而不是連選擇都要學校來承擔,這太荒謬了。

        怪教授,怪制度有問題。怎麼都不怪學生自己要選擇這些科系?
        怎不去怪大家只想選熱門的科系而不去思考自己人生要以什麼為志業?
        怎麼不怪國高中唸書時只想拼得高分,而不多花點時間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把這些責任怪在大學真的是太沒道理了。

        我認為,真正可以責怪學校的地方應該聚焦於:
        一,沒辦法給出夠水平的教育資源,
        二,沒有給學生有價值的知識與訓練。

        至少從這兩方面來看,交大資工並沒有做的太差,
        不管是對於高標準的教育需求者,或是大部分就業導向的需求者,
        以及從創業者或職場的回饋看來,交大資工提供的課程本身的問題都不大。

        反過頭來,如果今天交大資工提供出來的教學,
        達不到上述兩個標準:教育資源和品質不良,
        那才是教授要負責的地方,那才是他們對不起他們的職業,對不起這個社會的地方。

        然而我只能說,有太多家長跟學生甚至各種成年人,
        喜歡聚焦在制度問題,而不去質疑自己握有的選擇權力,
        喜歡懷疑別人沒有思考,而不去想自己的論述有多少事實根據與把握,
        然後一天到晚把責任無限上綱,往不合理的方向去推,去責怪,
        只能說,思路不清楚、權責不分的人太多了,
        而這樣的人提了太多似是而非的觀點,實在太多太可怕了,
        這也真一種劣幣趨良幣的社會現象,頗令在下擔憂。

      • 最後,針對 pellaeon 你說「然而學生進來這樣的資工系之後,卻只會被被像你這樣的大宗思想所壓迫,無法完成他們心中本來所想的志業。」我想補充一點:

        其實你可以不必被大宗思想壓迫,而是你「選擇」接受或「屈服」了這些思想。

        本來,這社會就充斥各種互相衝突矛盾的觀點,
        你不需要因為和多數人的想法衝突,就認為被壓迫,
        一切都是「目標」與「選擇」的問題,
        一旦有目標,做出選擇,就肯定會有犧牲與不舒服,只是多與寡的問題,

        但是,每個人握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力,
        不認同,真的可以離開或忽視這些聲音(包括我在你這篇討論串中所有的論述),
        甚至離開你所不喜歡的社會!
        現在世界之大,何需委曲求全?除非那是你的目標範圍,有選擇就有犧牲。

        Anyway, follow your heart!

        其他人的聲音都只是參考用。
        至少我現在是這樣教我小孩的,供你參考。

  35. 推薦你去看看吳恩達cousera的ML課程
    會教你很多機器學習的演算法
    大部分都會用到線性代數,不過滿好玩的

    當然啦如果不打算網資料科學或是多媒體之類的方向走,學數學或許是沒用的,不過會了之後能瞭解的東西也更多,也可能因此有了新的興趣by沒有說服力的學店生XD

回覆給csc 取消回覆